鼠疫,真的那么可怕吗?
发表时间:2019年12月23日
首先了解一下2019年全国人间鼠疫流行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3起,4例病人发病。
第1起:2019年9月,发生在甘肃省,患者9月25日发病,9月27日死亡。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确定该例病人患败血型鼠疫;第2起:2019年11月12日,2例病人在内蒙发病,转至北京市朝阳医院;经实验室检查第3起:2019年11月17日,患者在内蒙发病,经确定该例病人患腺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因其剥食野兔导致。目前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鼠疫?
它是怎么传播的?
应该怎样预防呢?
不要急,
感染管理处医生将为大家解答。
一、鼠疫,到底是什么?
鼠疫也叫黑死病,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的疾病。
鼠疫耶尔森菌主要以鼠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为主要宿主,通过一些其他途径进行传播,最传染到人身上,从而引发疾病。
二、鼠疫的传染源
(1)鼠疫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据统计,世界上有300多种),包括啮齿类动物(鼠类、旱獭等)、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养动物(犬、猫、藏系绵羊等)。其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2)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
三、鼠疫的传播途径
(1)经跳蚤叮咬传播。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最常见的是印鼠客蚤,该蚤在世界性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寄生于家栖鼠类。其次是不同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主要寄生蚤。
(2)经直接接触传播。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鼠疫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包括非常细小的伤口,如手指的倒刺等进入人体,然后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
(3)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可通过呼吸、咳嗽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造成肺鼠疫传播。
(4)实验室感染。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防护不严、操作不当和实验室事故,可通过吸入、锐器刺伤等途径感染鼠疫。
四、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没有天然免疫力,在流行病学上表现出的差异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和频次有关。
五、鼠疫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应灭鼠、灭蚤,监控鼠间鼠疫。加强疫情报告。严格隔离患者,患者和疑似患者应分别隔离。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大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 接触者医学观察9天,曾接受预防接种者应检疫12天。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或焚烧。死于鼠疫者的尸体应用尸袋严密包扎后焚化。
(二)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国际检疫与交通检疫,对来自疫区的车、船、飞机进行严格检疫并灭鼠、灭蚤。 对可疑旅客应隔离检疫。
(三)保护易感者
1.加强个人防护:参与治疗或进入疫区的医护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眼镜、防护服、N95口罩、手套、鞋套等。
2.预防性服药:药物可选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磺胺、环丙沙星等。 必要时可肌内注射链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疗程均为7天。
3.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疫区及其周围的人群,参加防疫工作人员及进入疫区的医务工作者。非流行区人员应在鼠疫菌苗接种10天后方可进入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