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误区,你知道吗?
发表时间:2019年03月07日
便秘(排便功能紊乱)病因复杂,诱因较多,首先应区分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 药物性或心理因素而导致的便秘, 而功能性便秘又可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关于便秘的认识误区
1. 便秘不算“病”。很多人觉得便秘算不上是“病”,不去医院正规治疗,而是用各种泻药、润滑剂、民间土方“应急”,甚至用手强掏。这虽然能暂时缓解症状,却埋下了健康隐患。事实上,肠道就像人体的“下水道”,主要负责体内的脏活累活。一旦发生堵塞,大便长期滞留肠道内,就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便秘。
2. 每天排便就没事。多数人一般每日排便1次,便秘时每周排便则通常少于3次,严重者2~4周才排便1次。但排便次数并不是唯一的判断准则。按照国际标准,诊断便秘有6条,包括排便费力感、干球状的不净感、肛门直肠的堵塞感、需要手法辅助、每周排便次数等,需综合考虑进行诊断。
3. 只补纤维不补水。充足的水分对肠道通畅十分重要,肠道内水多了,就不易造成大便干结。因此有必要知道,喝水是解决便秘问题的第一要务。
4. 便秘只治胃肠道。便秘是临床上非常普遍的一种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单纯由胃肠蠕动功能下降导致的,治疗重点在调整胃肠道。还有很多便秘不能仅靠对症下药,而要找到原发病因。比如:
1)药物性便秘。可在服用镇痛药、抗酸铝制剂、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后出现。
2)神经系统损伤。如外伤或肿瘤压迫导致的脊髓损伤,可损害支配肠道的神经,继而产生便秘。
3)肛肠病。痔疮、肛裂等病,由于肛门部位剧烈疼痛,可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使排便延迟,出现便秘。
4)怀孕。孕期分泌的大量黄体酮,可使子宫平滑肌松弛,大肠蠕动减弱。
5)出口梗阻便秘。这是指直肠下端和肛门出现问题导致排便不畅。如盆底失弛缓、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套叠等。
此外,便秘所造成的痛苦和危害远不止于排不出大便,时间长了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长时间用力排便很容易引发意外。
以上认识误区,请大家留意,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如果病情不重的,可先进行自我饮食及生活方式调节,如果仍无效,强烈建议这部分患者首先明确病因,可行肠镜、钡灌肠、结肠传输实验及排粪造影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