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诊断技术
发表时间:2014年04月08日
血尿定位: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对血尿定位诊断的方法。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符合率达99%。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表现,炎症、结核、肿瘤均可引起血尿。病因不同,治疗方法更有很大差异。
血尿原因总体来说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其基本原理在于肾小球来源的红细胞因受肾小球基底膜的机械损伤及/或肾内渗透压梯度变化等影响,形态常发生畸变,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尿红细胞形态一般无上述变化发生,表现出均一的正形性。籍此可以帮助区分肾小球性血尿及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可根据病情进一步做肾脏活检病理明确病理类型,确定治疗方案。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应进一步检查彩超、CT、CTU、膀胱镜等确定是否存在泌尿系结石、肿瘤。
经皮肾活检穿刺及肾脏病理检查:肾小球疾病种类繁多,表现各不相同,而肾脏病理改变是影响转归的最重要因素。肾脏病理诊断是肾内科临床医生对肾脏病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肾活检病理检查在肾脏病学中的意义在于:①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类型,并结合临床表现和检验指标作出疾病的最终诊断。②根据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制订治疗方案。③根据病理变化、病理类型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判断患者的预后。④通过重复肾病理活检,探索肾脏疾病的发展规律,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正确,为治疗的实施或修改提供依据。⑤通过肾病理活检,进行肾脏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新的肾脏疾病,丰富肾脏病学。有统计资料显示,肾病理活检对诊断的修正率达到34~63%,对治疗方案修正率达19~36%,对预后估计修正率达32~36%。事实说明,在肾脏病领域内病理与临床相结合的诊断治疗水平,确实远远超过了单纯临床水平。
病例1: 胡*,女,23岁,因“肉眼血尿2次”入院。
患者于3个月前一次发热后出现肉眼血尿2次,当时体温达38℃,咽痛,无咳嗽及咳痰,尿呈深褐色,无血凝块,无尿路刺激征,当时到当地医院行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3、潜血+3,自行口服中成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无浮肿,稍感乏力,无腰痛,无腹胀及腹痛,无呕血、黑便,化验尿常规: 潜血+3 红细胞90.19HPF,血尿定位显示畸形红细胞占80%,门诊以“肾小球肾炎”收入院。入院后做肾活检,病理诊断:IgA肾病(Lee分级3级)伴纤维素样坏死。基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一个月后尿蛋白+,潜血+,病情好转。
病例2:张**,男,因间断肉眼血尿1个月入院。
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肉眼血尿,无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口服抗生素可好转。血尿反复出现而入院。化验尿常规蛋白+1,潜血+3,泌尿系彩超未见异常,血尿定位显示均一红细胞占80%,排除肾小球肾炎,进一步做CTU发现输尿管肿瘤,手术治疗后血尿消失。
病例3:李**,女,50岁,因浮肿、乏力10天入院。
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浮肿、乏力、尿量减少。无发热、无皮疹,无腹痛、无咳嗽。化验尿常规蛋白+3,潜血+3,血尿定位显示畸形红细胞占80%,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口服激素治疗。病情没有好转,浮肿持续加重,尿少。入院后做肾活检,病理诊断:肾脏淀粉样变性。给予化疗后病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