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术创造又一生命奇迹
发表时间:2013年11月08日
近日,市民宋女士因突发“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紧急入院,四平市中心医院通过介入技术,在出血部位留置一个比头发丝还细的微弹簧圈,进行出血封堵,成功抢救危重患者的生命。经过一个月的精心治疗、护理,10月14日,宋女士康复出院。
9月13日中午,51岁的宋女士在游泳过程中,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家人赶紧打120急救电话,很快送到市中心医院。在急诊科,患者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血压升高,病情进一步加重。头部CT检查显示:患者颅内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紧急入住神经介入科。
入院后,通过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宋女士的右侧大脑前动脉长了一个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形成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从动脉瘤的形态和生长的部位来看,治疗难度相当大”。市中心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赵均峰说。
此时,宋女士已进入昏迷状态,家属万分焦急,生命危在旦夕!
四平市中心医院院长唐立峰、副院长刘海峰和医务处处长张成闻讯后,第一时间来到神经介入科病房,与主任赵均峰、主治医生孙正伟共同研究商讨最佳治疗方案,征求家属意见,决定采用高新技术,立刻实施介入栓塞手术,同时约请中国医科大学专家来平指导,分秒必争地抢救生命。
当日21时30分,经过前期的周密安排,在神经介入科主任赵均峰的主持下,在麻醉科等部门密切配合下,浑身插满细管的宋女士被推进了介入手术室。手术中患者颅内破裂部位依然还在不停出血,医生通过操纵导线在出血部位留置了比头发丝还细一点的微弹簧圈和一个微型支架,微弹簧圈的作用是填充堵塞而又不影响正常的血运,数字减影显示:出血封堵成功!
经过2个多小时紧张而有序的手术,现场抢救人员成功对宋女士的动脉瘤进行了栓塞,迅速而有序地制止了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手术好像放风筝一样,讲究的是操控,手法或轻或重都会导致失误,许多时候这种操控都在毫厘之间。”神经介入科主任赵均峰向记者介绍说,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了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这种脑出血在临床上有三成以上死亡率,病情非常紧急。
由于颅内大量积血,患者一直处于高热状态,合并低蛋白血症,以护士长牛力为首的医护人员24小时守护在宋女士身旁,实施特别护理、心电监护,密切关注着病情的变化。为了防止患者脑水肿,医生及时采取了腰穿、脑积液置换及合理用药等一系列治疗措施,将患者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引流清除,防止感染、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经过一周的抢救、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逐步恢复正常。一个月后,宋女士康复出院。
赵均峰介绍说,这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此病以青壮年多见,多在用力、情绪激动时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头疼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突出表现,这是因为颅内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突然破裂,是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直接刺激脑膜所致。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头要裂开样疼痛”。脑动脉瘤一旦破裂,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越好。这是因为,出血7天后是脑血管痉挛的高峰期,也是再度出血的危险期,若能在此期间视病情及时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
据了解,介入治疗是一项涵盖影像学技术、电子技术、外科学技术等专业的医学高新技术,其核心是以微小的创伤获得与外科手术相似或更好的治疗效果,技术及设备材料要求极高。市中心医院开展这项成熟的介入技术已经多年,赵均峰已完成各类介入手术近百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