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离我们还有多远?
发表时间:2018年02月11日
胃癌是一种与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癌症。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长期抽烟、饮酒等是诱发胃癌的“元凶”。由于较大的人口基数、饮食习惯和地域环境等因素,我国一直是世界上的“胃癌大国”。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40万的胃癌新发病例,占全球40%左右。就目前而言,我国胃癌患者的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相比日本、韩国胃癌患者70%的5年生存率,中国胃癌患者往往初诊时便是中晚期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绝大部分患者平均5年生存期只能徘徊在30%左右。这无不让人痛心疾首。
“忍一忍”?
胃癌和其他大多数的恶性肿瘤一样,如能被早期发现,胃癌患者术后的五年生存率达90%以上,相应的患者也能得到较高的生存质量。
但由于胃癌早期没有特征性的症状,大多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来四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中,只有不到20%为早期患者,从而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消化内科主任姚志新提醒大家:
大部分胃癌患者的初期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胃口差、恶心、饱胀等不适症状,由于这些症状与普通胃病的症状极为相似,很容易被人们忽略,误认为普通的胃良性病变,“忍一忍”就过去了,直到不适症状发展到难以忍受的地步才到医院就诊,但此时病情多以进展为中晚期。
在日本,规定40岁以上的民众每年需进行一次胃镜检查,这项规定大大提高了他们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
因此,我们建议以下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1、有胃病史的人群;
2、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40岁以上者;
3、接受过胃部手术的人群;
4、家族里有直系亲属为胃癌患者的人群。
“恩怨”?
幽门螺杆菌,是至今发现唯一存在于人体胃部内的一种细菌。中国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超过50%。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患胃癌的风险比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要高,所以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群,如果同时伴有一些高危的致病因素,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疾病,那么就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清除治疗。
当然,对此也不必过度恐慌。有些人发现自己检测出幽门螺杆菌为阳性,就忧心忡忡,任何细枝末节都会被无限放大,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为胃癌的高危患者。其实这也是由我国特定的饮食习惯导致,就餐时同吃一盆菜,很少分盘,交叉感染很难避免。
大家不必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看得很严重,它与胃癌是两回事,但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患者如感染幽门螺杆菌,则要引起重视,定期检查。
“遗传”?
胃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现象,但家族聚集现象并不等同于遗传,导致家族聚集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是生活习惯。
一起生活的人通常有相似的生活习惯,如习惯吃腌制品、隔夜菜,一同抽烟喝酒等,再加上同样的生活环境,一同患上胃癌并不是巧合。
当然,也有极少患者是由于遗传因素而患上胃癌,大约占所有患者人数的不到1%。所以,如果有家人患了胃癌,并不是要去过多担忧“遗传因素”,而是要重新审视自己平时的生活,是否“遗传”了与胃癌的相关的不良习惯?
规范化治疗,有两点原则:
一是在治疗前要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和临床分期;
二是根据分期来制定综合治疗方案,评估哪些肿块是可以先通过手术切除,哪些是要先进行放化疗缩小肿块的。针对任何一种情况都要有一套治疗规范,不能有“随心所欲”的成分。
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建立个体化治疗体系,针对每一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治疗,而不是“一刀切”。
在此我们建议患者到正规综合医院消化专业科室就诊,最大限度地实现诊疗的规范性。
专家介绍
姚志新,四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研究生学历。具有扎实的临床业务基础和娴熟的内镜诊疗能力。擅长消化系统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消化内科急危重症,如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的救治。具有多年消化内镜操作经验,能独立开展内镜下检查及相关治疗技术。
出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地 点:门诊307诊室
联系电话:0434-3648227 3642287
13304348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