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您用对了吗?
发表时间:2019年06月25日
什么是过敏?
过敏是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受到外来物质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系列过度的异常反应。医学上称“变态反应”,俗称“过敏反应”。引起该反应的物质称“致敏原”或“抗原”。
常见的过敏原及症状:
食物:鱼、虾、蟹、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及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
药物:各种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异种血清制剂、疫苗、某些中成药;
日常接触:尘螨、霉菌、宠物皮毛、昆虫叮咬、某些植物和花粉、化妆品、洗涤剂等;
物理因素:冷、热、日光、风、湿、摩擦。
症状:发生过敏后,鼻部有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涕等症状。皮肤伴有疹痒、红斑、豆疹、风团(皮肤局部的急性水肿)症状。此外,眼痒、咽喉部痒、呼吸急促等都属于过敏的表现。
抗过敏药的分类及特点:
一、抗组胺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最适用于Ⅰ型过敏反应,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第一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扑尔敏、异丙嗪、赛庚啶等),
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如嗜睡乏力,反应迟钝等,还具有抗胆碱作用,引起口干、咽干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在临床上已较少使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司咪唑、特非那定等),
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较轻或无镇静作用,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很少引起抗胆碱等副作用,临床上应用也逐渐减少。
第三代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
副作用更小,起效更快,与红霉素、酮康唑等合用也不会产生心脏毒性,临床应用更为安全。
二、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又称肥大细胞稳定剂,有酮替芬、色甘酸钠、色羟丙钠等。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也是易引起嗜睡和体重增加。色甘酸纳还可能出现咽部和支气管刺激性咳嗽,极少数人在开始用药时出现哮喘加重。
三、钙剂。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以缓解过敏症状。主要有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钙剂注射时有热感,宜缓慢推注,注射过快或剂量过大时,可引起心律紊乱,严重的可致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
四、免疫抑制剂。主要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其不良反应重,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五、其他。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帮助人体清除自由基,保护人体组织细胞免受自由基的破坏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