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尿酸性肾病
发表时间:2021年09月02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善,高尿酸和痛风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患者长期持续尿酸升高,不知道该如何控制,认为降尿酸药或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会伤肾,因此对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怀有抵触心理,于是在门诊,我们经常遇到自行停药的患者。在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与药物性肾损害相比,患者更需关注高尿酸血症本身引起的肾损伤。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长期高尿酸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作为清除尿酸的重要场所,过剩的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肾小管和肾间质,激活肾脏局部的慢性炎症、免疫损伤、微血管病变,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产生。
一、尿酸性肾病的三种主要形式
1. 急性尿酸性肾病:主要由大量尿酸结晶广泛阻塞在肾小管腔所致,可直接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2. 尿酸性结石:即尿酸在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整个泌尿系任何一处沉积形成的结石。大的结石可以直接梗阻尿道,出现肾绞痛、血尿等。
3. 慢性尿酸盐肾病:它是由高尿酸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早期可表现为少量的蛋白尿和血尿,肾脏浓缩功能受损,可出现夜尿增多,最终损伤肾功能,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最终发展到尿毒症。
临床上,最棘手的是慢性尿酸盐肾病,因为其发生率高、起病隐匿,常常被大家忽视,这类患者可伴有不可逆的肾损害,其损害的严重程度,常常与血尿酸升高的持续时间和幅度有关,高尿酸血症早期发现及干预是预防慢性尿酸盐肾病的关键。
尿酸盐在血液中的饱和浓度为420μmoL/L,超过此值可引起尿酸盐结晶析出,在关节腔和其他组织中沉积。中国2017年专家共识指出:日常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即可诊断高尿酸血症。
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核心,特别是对于早期发现的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每日饮食嘌呤含量控制在200 mg以下,避免摄入高嘌呤动物性食品(如动物内脏、甲壳类、浓肉汤和肉汁等),限制或减少红肉摄入;增加饮水(建议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 ml以上),避免含糖饮料;严格控酒(啤酒和烈性酒均可增加痛风发作频率,饮用红酒是否增加痛风发作频率目前有争议);减重、减腹围;规律运动。
二、控制高尿酸是防治尿酸性肾病、肾功能减退的重要措施
1.控制饮食:避免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牛肉、羊肉、猪肉、辛辣、刺激性食物、酒及一切发物,如五香、大粒、咖啡、香菜;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新鲜蔬菜和适量水果。忌食一切补品、补药以及易上火的食品,如辣椒、荔枝、巧克力等,还要控制蛋白质的入量。
2.多饮水:每天的尿量要达到2000-3000毫升,有利于尿酸的排泄,睡前多饮水,使夜尿增加有助于小结石排出和控制感染。
3.碱化尿液:可以防止尿酸结石的形成,碱化尿液可以使尿酸结石溶解,使尿的PH值维持在6.2-6.9之间。
4.通过药物治疗高尿酸血症:包括两种,抑制尿酸生成药以别嘌醇、非布司他为代表,促进尿酸排泄以苯溴马隆为代表。
三、高尿酸及痛风的饮食建议
中国的临床诊疗指南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当血尿酸水平≥540μmol/L时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当合并尿酸性肾石症或肾功能损害 (≥ G2 期)、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血脂紊乱、肥胖、冠心病、卒中、心功能不全,血尿酸≥ 480μmol/L时就应该开启降尿酸治疗。
温馨提示:
在此提醒广大患者,务必重视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对于服用降尿酸药物的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切不可擅自停药。对于一些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进行早期诊断、早期进行饮食控制,改变作息习惯,必要时进行相关药物干预,以期预防和治疗尿酸性肾病。
如果已经确诊尿酸性肾病的患者,请到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或肾内科就诊,千万不要擅自用一些偏方、秘方,甚至古方来进行治疗,也不要相信一些广告做得很好的保健品,以免上当受骗,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