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发表时间:2017年12月25日
急性心肌梗死是目前中青年死亡的一个主要疾病,本病的发生一般都有明确的发病诱因。比如说寒冷季节气温剧烈变化、过度劳累、紧张、焦虑、情绪激动、饱餐和创伤等等,都可以诱发本病,所以在做好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减少诱发因素,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包括: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脂等。
心肌梗死患者约70%有先兆症状,主要表现为:
1、既往无心绞痛的患者突然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的患者发作突然明显加重,或无诱因自发发作;
2、心绞痛性质较以往发生改变、时间延长,使用硝酸甘油不易缓解;
3、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或明显心动过缓或过速;
4、心绞痛发作时伴气短、呼吸困难;
5、冠心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等情况时都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怀疑发生心梗时要务必记住 5 件事:
1、不可麻痹大意,认为“忍一忍”就可以挨过去;
2、保持镇静勿慌乱,不要随便服用“止痛”药物;
3、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运动或工作,静坐或平卧休息;
4、服用硝酸甘油或救心丸缓解心绞痛的药物;
5、立即呼叫“120”救护车,尽量避免步行或搭乘私家车、出租车去医院。
科室简介
四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始建于1985年,现有床位15张。目前是本地区集医疗、教学及预防为一体的急诊医学中心。经过32年的发展壮大,急诊科现有医护人员53人,其中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11人,主治医师2人;副主任护师7人,主管护师11人,护师9人,护士1人,助理护士6人。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护士长1名。科室设有内科、外科、骨科诊室,还设有抢救室、观察室、重症监护室、处置室及中心静点室。共有三个临床专业组,分别为:内科常规组,内科监护组和外科组。科室抢救设备配有呼吸机2台,便携式呼吸机1台,除颤仪3台,包括双向波除颤仪1台(具有体外起搏功能),萨博机2台,血液灌流机1台,可视麻醉咽喉镜1台,普通麻醉咽喉镜2台,心电图机3台,监护仪7台,自动洗胃机2台,激活全血凝固时间测试仪(ACT)一台,床旁生化快速检验仪一台,以及输液泵、注射泵、简易呼吸器等多台抢救设备。能够开展:气管插管术,三腔两囊管技术,床旁超声检查,亚低温治疗技术,动静脉穿刺置管术,胸腔闭式引流术,体外心脏起搏,呼吸机使用,心电除颤应用,洗胃技术,以及急诊清创缝合术。开展激活全血凝固时间测试,床旁生化快速检验项目,为急诊胸痛、脑卒中病人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快、更佳的宝贵时间。同时还进一步开展了血液灌流技术,成为本地区急诊科开展的首例技术。诊治范围:内科各系统疾病,外科创伤,中毒以及急危重症疾病的救治。并于2015年11月成立了本地区中毒治疗中心。
在科室主任杨文涛的带领以及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急诊科不断完善自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新项目方面:“心肺复苏新模式推广普及”获院医学科普一等奖;“心肺复苏抢救流程改进”获四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急诊重症外伤患者急救护理模式探讨”获四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获四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模式及管理模式探讨”被国家核心期刊《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录用。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急诊科医务人员还对四平地区的培训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近五年来,急诊科全体医生作为教师,为市卫生局组办的“二期基层医院医生急诊急救培训班”授课596学时;为四平市及市属各县、昌图、西丰、辽源等地区的医院讲授“心肺脑复苏”、“心肺复苏国际新指南”、“急性中毒”等课程30余场;为全市各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部队、机关干部战士讲授“普及突发事件现场急救知识,提高民众自救互救能力”约150余场,成为四平及周边地区名符其实的急诊急救中心。
急诊科的工作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作为医院重要的窗口,急诊科将在院党委和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成绩,努力创新,不断进取,争取更大的进步!
杨文涛,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吉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现任中国灾害救援协会理事,吉林省医学会急诊分会常委,吉林省医学会创伤分会委员,吉林省急诊质控中心副主任,四平市医学会急诊分会主任委员,四平市急诊质控中心主任,毕业后一直从事普外科,急诊外科一线工作至今,曾于中国医科大学进修学习,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外科疾病救治,成功抢救危重病人多例,尤其擅长外科创伤休克,多发联合伤,急腹症,血气胸等救治。
急诊科联系电话:364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