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脂异常的诊断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2年12月24日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存率和生活质昔的最重要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证实,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随着多项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他汀类药物被视为安全、有效的调脂药物,成为各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推荐的治疗措施。由于多数临床试验是在经过严格筛选的70岁以下心血管疾病及高危患者中完成,临床医师对老年人群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同样获益,以及长期治疗的安全性心存疑虑,老年人他汀类药物的处方率较低,有用药适应证的老年人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不足半数。基于目前我闻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严重不足的现状,为了配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的推广,积极干预老年人的血脂异常,由我国部分从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医疗1:作的专家共同起草老年人血脂异常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专家共识,旨在促进我国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一、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TC水平升高及HDL-C降低是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增加,老年人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41。血脂水平发牛变化是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基因和环境因素与衰老过程中的脂代谢变化密切相关。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在65岁以前,TC、LDL.C和TG水平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以后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在增龄过程中,HDL—C水平相对稳定;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的TC、LDL.C和TG水平低于西方人群,以轻中度增高为主。
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诊断
鉴于目前老年人群的研究数据缺乏,建议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分类和合适的血脂水平参考“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的标准(表1)。诊断老年人血脂异常时应重视全身系统性疾病和部分药物如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引起的继发性血脂异常,并根据有无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有无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危险分层(表2)。冠心病等危症p 3是指非冠心病患者10年内发生主要冠状动脉(冠脉)事件的危险与冠心病患者相同,新发和复发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15%,包括糖尿病、有临床表现的冠脉以外的动脉粥样硬化[如颈动脉疾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TIA)]以及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伴有糖尿病视为极高危。非心源性栓塞的缺血性卒中视为冠心病等危症,有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或动脉源性栓塞证据的缺血性卒中/TIA视为极高危。
三、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
1.老年人血脂异常治疗的目标水平:鉴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整体危险增加,治疗血脂异常的绝对获益增加,故推荐参考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根据老年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合并的危险闲素确定治疗策略及血脂的目标水平(表3)。
2.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变(therapeutic life-style change,TLC):TLC在有效改善血脂异常的同时减少心血管事件,是老年人控制血脂异常的首要和基本治疗措施。针对牛活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食结构不合理、肥胖、超苇、乏体力活动,应采取积极的牛活方式改善措施。主要措施包括戒烟、限盐、限酒、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食物中蔬菜、水果、鱼类、豆类、粗粮及食物中甾醇、可溶性纤维的摄入,适当减轻体重,增加规律的体力活动等。
3.他汀类药物种类及特点:目前国内现有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10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氟伐他汀(flu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和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其中,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为发酵而成的(天然)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为人工合成的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为亲脂性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为亲水性他汀。血脂康胶囊的主要调脂成分为洛伐他汀及他汀间系物,1.2 g的血脂康胶囊约含10 IrIg洛伐他汀。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20%~60%,降低TG!O%一40%,升高HDL-C 5%一15%。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应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
四、老年人血脂异常治疗的监测
对于首先建议进行TLC的患者,应于6—8周复查血脂水平,已达标或有明娃改善者应继续进行TLC,3~6个月复查;如持续达标,以后6—12个月复查。使用调脂药物的老年患者必须认真监测不良反应,应关注有无肌痛、肌肉压痛、肌无力、乏力和消化道症状等。在服药后4周复查血脂、肝肾功能、肌酶,3—6个月未达标者。应调整药物荆昔或种类,达标后每6—12个月复查血脂、肝肾功能及肌酶。血ALT/AST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或肌酸激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5倍应停药。
五、对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1.对所有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均应鼓励调整饮食结构、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减轻体重和运动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决定,一般不提倡老年人过分严格地控制饮食和过快减轻体重,以避免机体抵抗力降低、乏力引起跌倒等导致生活质茸降低甚至死亡率增加。
2.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显著减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和心脑血管事件。因此,老年人群同样应该遵循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根据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及个体特点选择调脂药物,如无特殊原因或禁忌证,应鼓励具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
3.与<65岁的患者相比,相间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可使老年患者的LDL—C多降低3%一4%【35 J,多数老年患者使用中、小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即可使血脂达标。在确定使用他汀类剂量时,应考虑老年人使用相问剂量的他汀类降低TC和LDL-c的作用比年轻人强的特点,同时参考患者LDL-C基线水平选择初始治疗剂量,避免盲目使用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带来的不良作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极高危患者应积极进行降脂治疗,尽快使血脂达标。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应从小或中等剂茸开始,以后根据患者对药物的反应逐步调褴剂量。对具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的老年人,可考虑使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预防。
4.使用他汀类药物前应充分评估老年人调脂治疗的风险与获益,力求得到最大获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性改变导致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和功能减退,此时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肉不良反应,可能影响身体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在尚无肌酶升高或肌病发生时即可出现不利影响,如肌肉无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增加跌倒所致创伤的可能。体型瘦小、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是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嗣手术期老年患者发生肌病的危险增加,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使用时应严密监测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用于脑血管病预防时,对血压控制不佳、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风险高的老年人需权衡风险和获益。
5.多数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不增加癌症的发生率,但是现有的临床试验证据尚不能满意回答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人癌症及所致死亡的关系。由于肿瘤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部分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前可能已患肿瘤,用药后代水平急剧降低并不能归因于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于使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后TC水平急剧下降的老年人,应注意排除是否患有肿瘤等消耗性疾病。
6.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同程度的减退,可影响调脂药物和其他药物的代谢,使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老年患者常由于多种疾病并存而合并使用多种药物,应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某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与细胞色素P4,。酶代谢系统,尤其与3A4同工酶有关,应尽量选择作用于肝内或体内不同代谢途径的他汀类药物。合并用药选择不当,除r增加他汀类药物副作用,也增加其他药物的副作用或降低疗效。如能合理选择合并用药物,发生肝功能异常、严重肌病和其他副作用的几率将大大减少。与他汀类药物同时服用导致不良反应增加的常用药物有:红霉素类、克拉霉素、环孢素、奈法唑酮、伊曲康唑、吉非贝齐、胺碘酮、华法林、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硫氮革酮、西咪替丁、质子泵抑制剂、HIV蛋白酶抑制剂等。此外,大量饮用西柚汁、酗酒等也增加发生肌病的风险。
7.年龄不应成为高龄老年人(>80岁)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障碍,应根据高龄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结合生理年龄、肝肾功能、伴随疾病、合并用药物情况等,充分衡量调脂治疗的利弊,积极、稳妥地选择调脂药物,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目的。
8.使用他汀类药物使血脂达标后,应坚持长期用药,可根据血脂水平调整剂鼍甚至更换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如无特殊原闪不应停药。突然停药后短期内的血脂升高,可使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