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血液里的温情
发表时间:2019年10月17日
前言:
世间之情有很多种,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这些感情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被千古传颂。然而在当下,有一种更加弥足珍贵的感情悄然而生,越来越多地萦绕在我们的生活中,那就是护患情。从事护理工作已经12年的我,亲身经历了无数的医院里的真情。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原本无亲无故,然而,在医院这种特殊的环境、特殊的人际关系中,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故事发生在血液净化室,赵阿姨是一位83岁的透析患者,家里只有她和老伴两个人,赵姨脑血栓后遗症,肢体活动障碍,老伴患有心脏病,加之80多岁的年龄,每周一次来医院透析都是很困难的事,何况透析间期还要再来医院换药一次。面对这种情况,科主任和护士长决定,无论科室人员多么紧张,都要坚持派护士每周到家里给王姨换药。今天又到了赵姨换药的日子。
17时30分,已经工作了近11个小时的护士王玲玲,下班后要去完成另一项任务,去王阿姨家里换药。这时外面风雨大作,本已胃肠感冒的玲玲,二话不说,带好物品准备出发。同事们说:“玲玲姐,我去吧,你回家休息。”但这样恶劣的天气,一向冲在前面、干在前面的玲玲不愿把困难留给同事。
这样的天气,想打到一辆出租车谈何容易!5分钟过去了,10分钟过去了,一辆辆满载的出租车从身边驶过,玲玲只好一步步向前走。然而,小小的雨伞怎能抵得过狂风的戏谑?寒风卷着冰冷的雨水,打在身上,又从冰冷的裤管流到鞋子里。玲玲已经开始瑟瑟发抖,牙齿也咯咯地打起架来。
也许有人会问,明天再去呗,为什么非今天去不可?因为血管通路就是患者的生命线,保护好管路的通畅性就是守住了患者的生命线。颈内静脉置管的透析患者,透析间期最多间隔两天就得置管换药一次。护士在无菌操作下,把管内上次封管的肝素抽出来,确保血流量通畅的情况下,再次进行肝素封管。一旦管路内形成血栓阻塞管路,患者将无法进行透析,轻则重新置管,增加风险和痛苦,重则无法再建通路,威胁生命。患者至上的职业精神已深入骨髓,为了患者,艰难困苦风雨无阻,再难的路也要走!
就这样,玲玲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行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患者家楼下。当玲玲湿漉漉的出现在赵阿姨面前时,赵阿姨满眼泪水,紧紧握着玲玲已冰冷到麻木的双手,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血液净化室里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为了改善孤寡老人的营养状况,孙主任每到老人透析日都早早起床,为老人家准备一份营养餐;为家境贫寒的脑出血患者捐款捐物;为无法正常上学的透析孩子买书买文具,园她上学之梦;为糖尿病截肢的患者买轮椅,方便他来透析;为轻生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她重拾活下去的信心……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血液净化室里的天使,用爱、用温情诉说着护患真情。是什么让你们如此坚定、如此执着?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对职业的热爱、是对责任的担当、是对信念的坚守!我们愿做提灯女神最忠实的信徒,用温暖、用阳光、用甘露浇灌生命之花,让我们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生命的尊严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