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事件后,医生提示警惕运动性猝死,快转给身边人
发表时间:2019年12月06日
最近一则消息刷爆了整个互联网,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不幸去世,声明中述:当期参与嘉宾高以翔奔跑时突然减速倒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医院最终宣布死亡。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增大, 猝死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猝死发生不但给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也给家人带来无尽的悲伤。
运动性猝死是指因为过量的运动导致死亡。对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
运动性猝死的人群分布比较广泛,经常从事运动训练和体育活动者,其中包括: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在校学生,其他人群有平素运动量少,突然从事高强度、剧烈、高频率运动的普通人群等。
数据报道显示:运动性猝死的高峰年龄为 30~ 50 岁, 以 40~ 50 岁为高峰。
对性别分析显示:女性运动猝死的发生率较男性低。
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在运动猝死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又以心肌梗塞(36.21%)、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炎最常见。青年运动员心源性猝死主要由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和心肌传导系统疾病引起;而 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心源性运动猝死则几乎全部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即冠心病引起。
非心源性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也是运动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约占全部猝死的25%。临床常见的主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梗死、支气管哮喘,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道出血等。此外还有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如内源性高血钾)等。
其他原因
此外, 还有中暑、心理应激、服用兴奋剂、肝病、肾病、体内存在感染(扁桃体炎等)、心脏外伤性出血、饱食后运动、运动后淋浴、感冒及一些遗传病都可能诱发运动猝死。
预防
青少年的心肌纤维较细,收缩力弱,在运动时,不可负荷过长,要控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培养正确的运动姿势。平时可以做一些强度小、活动时间短的健身跑、仰卧起坐等。
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到了一定年龄须严格控制运动量, 检测运动量最简易的方法是数脉搏。中老年人跑步锻炼的最适宜脉搏为本人最大脉搏的 60%~ 70%(最大脉搏=220-年龄), 如 60 岁的人参加长跑锻炼, 脉搏应控制为 90~ 120 次/min 。注意运动前、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的胸闷、压迫感、极度等症状, 如症状明显应及时中止运动, 进行详细检查。
对于普通健身人群在进行健身运动之前, 应该制定合理的健身运动处方。平时应了解和宣传预防运动中猝死的相关知识。
温馨提示:
在做好疾病的三级预防同时, 锻炼者和运动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吸烟,少饮酒,少吃高脂高盐食品, 多吃蔬菜水果, 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同时预防感冒,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运动和健身要注意加强医务监督, 视自身情况量力而行。运动中身体出现不适情况, 然后充分休息, 不能盲目坚持, 这样就可以减少或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