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吃肉肉
发表时间:2019年01月30日
前言:
前几天,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收治了一位女性脑梗死患者,年龄55岁,既往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多年。具描述每天早晨起来头晕沉沉的,头抬不起来,下午症状减轻,自己血压不高,很少吃肉,也不吃动物油,鸡蛋吃的也不多,盐吃的也不多,主食吃的也不多,平时就爱吃大烩菜,怎么还会脑梗死呢?
其实,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和阿姨的情况很相似,他们搞不明白,自己平时很少吃油脂多的食物,怎么还会得心脑血管疾病呢?
人们的印象中,脑梗死往往青睐喜欢吃大鱼大肉的人,担心吃肉太多引起血脂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基本上只吃素食。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长期吃素会造成蛋白质摄入过少,使血管弹性下降,血管硬化程度增加,血管内膜容易受损,易形成血栓,反而增加了患脑梗的风险。尤其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相比以前更容易发生代谢紊乱,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贫血等。另外,体力活动减少、牙齿松动、情绪不佳等问题,也可能导致食欲减退,营养素摄入不足。在此情况下,若中老年朋友不注意营养均衡,拒绝吃某些食物,只会让身体状况雪上加霜。
专家提醒:一味地吃素也不可取,也会有患上脑梗的可能,预防脑梗均衡膳食最重要。
肉是均衡膳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重要的营养价值。
畜肉、禽肉、鱼肉,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红肉类还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高,对于预防缺铁性贫血有重要意义。因此,中老年、三高朋友不能吃肉,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不符合平衡膳食的原则,更容易让人衰老,也不利于对慢性病的控制。
吃肉好处多:
好吃不用说了!它提供了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不说,鱼肉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的发病率!
凡事有度:
过量摄入畜肉,会增加肥胖、糖尿病、结直肠癌的发生,专家认为,吃肉多少不必划一,应根据年龄、性别和劳动情况而有所区别。在通常情况下,每天的建议吃肉量是:
一、根据劳动程度和性别推荐摄入量
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成人:男性140克;女性120克;
从事轻体力劳动的成人:男性150克;女性130克;
从事中等强度劳动的成人:男性160克;女性140克;
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成人:男性190克;女性160克;
二、根据年龄和性别推荐摄入量
1~3岁:75克;
4~6岁:100克;
7~10岁:120克;
11~13岁:男性140克;女性130克;
14~17岁:男性150克;女性140克;
60~75岁的老人:男性120克;女性110克;
75岁以上的老人,每天肉食不宜超过10克
注(100克肉是二两,一个拳头不到)
一份肉≈一个手心≈100g
一份鱼≈一整只手掌≈150g
一份富含油脂的鱼≈一个手心≈100g
那怎么吃、吃哪些肉才是健康的呢?
各种肉类都有其特定的口味和营养特点,都可作为人的美味佳肴。但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仍以畜肉,特别是猪肉为主要进食的肉类。针对这种现实,有些营养专家建议:“吃四条腿儿的不如吃两条腿儿的,吃两条腿儿的不如吃没有腿儿的”。
所谓“四条腿儿”的,主要是指猪、牛、羊等畜肉。这些肉类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但其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过多进食不利于减肥和维持血脂的正常。其中猪肉含饱和脂肪酸尤其多,即使瘦肉中也含有不少脂肪,故应少吃猪肉,特别是肥猪肉。
所谓“两条腿儿”的,主要是指鸡、鸭、鹅、鹌鹑、鸵鸟等禽肉,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大,又易于消化、吸收,是良好的肉类食品。
“没有腿儿”的主要是指鱼类,也包括其他水产品,尽管其中虾、蟹、乌贼的腿儿挺多。这些肉类所含蛋白质容易被消化、吸收,所含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量大,对身体较为有利。
总之,各种肉类都可以吃,但最好能够兼“吃”并蓄,比如说“四条腿儿”的、“两条腿儿”的和“没有腿儿”的各占1.3。
反复解冻肉招细菌。买了肉吃不完,自然要放进冷冻室,但放前最好把肉切成小块,一次只拿够吃的量。因为肉在反复解冻的过程中极易被细菌污染,用水解冻的方式尤其如此。
熏肉、腊肉不要多吃。因为这种肉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容易阻塞血管,引发冠心病。而且这种肉致癌物亚硝酸盐含量高,影响健康。
健康科学的吃肉对我们的健康才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