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病人误吸的风险防范
发表时间:2013年05月28日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却不断增加,它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生存质量。因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均高,使人望而生畏。据统计,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误吸发生率约占30%—40%,常并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甚则窒息,危及生命。我科作为脑血管病专科,为了降低脑卒中误吸的发生,减少并发症,使早日康复并回归社会,针对脑卒中患者误吸情况对医护人员进行全面培训,设定科室误吸管理员,并制定出风险防范措施:
一、危险因素:
1.年龄:由于老年人口腔粘膜萎缩变薄,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迟钝,肌肉变性,咽及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导致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障碍而发生误吸。
2.体位:体位与误吸有一定的关系,长期卧床的鼻饲患者消化道的生理环境发生改变,异物的刺激使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增加;胃管的留置导致食管相对关闭不全,同时又进一步减弱咽反射,胃内容物易反流至口咽部经气管造成误吸。床头角度40-60°,有效减少误吸发生率。
3.进食方式:进食过程过快、过急、过多等都增加误吸的机会。
4.疾病:主要有①颅脑病变:如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变、脑干受损、颅内压升高、帕金森病、癫痫等。②神经肌肉病变。如急性感染性神经炎、喉神经受损、多发性肌炎、多发性皮肤炎、重症肌无力等。③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病损。如声带麻痹、喉外伤、咽喉及头颈部手术等。④其他相关病因。食管蠕动障碍,胃、食管反流,全身麻醉、缺氧、昏迷或意识丧失。⑤呼吸道慢性感染。
5. 药物:一些药物的使用可导致误吸的发生,如茶碱类、钙离子阻滞剂、多巴胺和甲磺酸酚妥拉明等都可使平滑肌松弛促使误吸的发生。
二、高危人群:
1.老年人。
2.长期鼻饲的患者。
3.颅脑病变。
4.昏迷、全身麻醉。
5.咽喉及其邻近部位病损者。
6.应用可使平滑肌松弛药物的病人。
三、误吸的判断:
进食到口、咽部的食物或反流的胃内容物不能及时咽下或吐出而误入气管内,刺激气道,引起呛咳,气喘甚至窒息。其中只发生1次为偶尔,2~4次为不经常,半年内大于4次为经常。对于吞咽困难或会厌功能不全者,应先做简单易行的洼田饮水试验。
四、防范措施:
1.对病人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指导病人及家属进食。食物选择应以半流食为宜,如蛋羹、粥类、菜泥、酸牛奶等,汤和水较半流食更易引起呛咳、误吸。水分的摄入应尽量混在半流食中给予,以减少误吸的可能。
2. 进食时体位:进食应取舒适、无疲劳的体位,坐位或半坐位,颈部轻度屈曲。卧床病人应抬高床头,头转向一侧。面部偏瘫老人,食勺从健侧放入,尽量送到舌根部,以利于咽下运动,严禁在仰卧下进食,以减少误吸的机会。
3.. 向误吸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误吸的有关知识宣教。做好心理护理及训练:由于吞咽障碍者语言不清、表达力差、易烦躁、易怒和情绪抑郁,有的甚至拒食,针对不同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和社会阅历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使病人提高信心,积极主动配合。
4. 使用标识:特殊病人要有床头提示卡及标识,并告知病人及家属。
随着误吸风险防范措施的启动和管理员的监管,每个医护人员的努力及患者家属的重视,大大降低了患者误吸率,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使一些因误吸导致的并发症明显减少,相信通过各方努力,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