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
★ 国家医保异地平台结算定点医院
★ 省、市医保定点医院
★ 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服务热线:0434-3640001

常规及特色诊疗

珍 / 爱 / 生 / 命  关 / 注 / 健 / 康

肠疾病

发表时间:2012年08月17日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诊断】

1.逐渐加重的腹胀、腹痛。腹胀可为局限性,全腹胀,腹痛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儿童多以突然腹痛起病。常伴恶心、呕吐。99%病人有腹泻和便血,是本病一大特点。腹泻每天可多达30余次,大便呈水样,常有特殊腥臭味。体温多为38℃左右或寒战,少量伴有休克,甚至昏迷。

2.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紧张。早期肠鸣音亢进,后期可减弱,甚至消失等肠梗阻表现。

3.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并有核左移、中毒性颗粒,血小板多减少。粪便检查,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多量白细胞,潜血试验多阳性,粪便培养多为阳性。血培养,大多为革兰阴性杆菌。重症者伴有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4.腹部X线透视或摄片

(1)早期:①局限性小肠积气;②肠粘膜及肠间隙增厚;③病变肠管僵直,间有张力型胀气肠袢;④胃泡多中度胀气,部分有液潴留。

(2)进展期:①肠管扩张,肠腔内见多个细小液平面;②肠壁囊样积气,粘膜下层可见小囊泡或串珠状积气透亮区,浆膜下的积气呈细线状,半弧状或环状透亮影;③门静脉积气,自肝门向肝内呈树枝状影像;④肠腔积液或积气影。

急性期禁做钡餐、钡剂灌肠,以防诱发肠穿孔。

【检查】

1.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淀粉酶,血气分析,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2.大便常规加致病菌培养。

3.腹部X线平片,胃肠钡剂灌肠X线检查。

吸收不良综合征

【诊断】

1.反复出现的显著腹泻,伴腹部不适,腹痛,腹胀,肠鸣,体重减轻,乏力,水肿,可出现贫血,出血倾向,口角炎,夜盲等。

2.病人多消瘦,腹部可有轻微压痛,肠鸣音活跃,严重者伴有水肿,甚至恶病质。

3.大便苏丹Ⅲ染色阳性,脂肪定量测定,24h粪脂量大于6g或吸收率<90%。

4.外周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降低,呈贫血征象,多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浆钙、磷、铁及胆固醇、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均可降低。

5.糖吸收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胆盐吸收试验等均可出现异常。

【检查】

1.脂肪定性试验,24h粪脂定量测定。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3.X线钡餐检查。

4.内窥镜检查及小肠粘膜活检。

5.腹部B型超声检查、CT、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排除肝胆胰疾患。

乳糜泻

【诊断】

1.主要为腹泻、脂肪泻、腹痛、腹胀不适等。脂肪泻者大便油腻、恶臭,常无粘液脓血。食饮不振,肠鸣和排气过多,常有各种营养素缺乏表现,如口炎、舌炎、巨细胞性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2.消瘦,肠鸣音活跃,长期吸收不良者可出现体温不升、血压低等严重虚弱表现。

3.贫血,多为巨幼细胞性贫血。血清钾、钠、钙浓度降低,血浆白蛋白、胆固醇、磷脂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4.粪便检查:苏丹Ⅲ染色镜检可见脂肪球,24h粪脂测定,吸收率<90%。

5.D-木糖吸收试验异常。

6.小肠粘膜活检可见小肠粘膜绒毛萎缩、变平甚至消失,粘膜表层柱状上皮细胞变低,粘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

7.饮食治疗:忌麦胶饮食时症状明显好转,2~12周小肠粘膜活检复查、组织学检查、病理改变均有好转可确诊、

【检查】

1.24h粪脂测定。

2.碱性磷酸酶、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4.X线钡餐检查。

5.内窥镜检查及小肠粘膜活检。

下消化道出血

【诊断】

1.反复出现便血,多为绛红色或暗红色血便。

2.大便常规可见红细胞,大便潜血阳性。

3.血尿素氮、肌酐升高,严重者血红蛋白降低。

4.排除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

5.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常可发现病灶,如粘膜糜烂、溃疡、息肉或肿瘤等。

6.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出血有较重要诊断价值,但急性活动期及出血停止48h内不宜进行此项检查。

7.核素扫描:在出血活动期,能够提供出血部位。

8.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如肠道出血系血管性病变或平滑肌瘤等,对诊断帮助较大。

【检查】

1.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Ⅰ测定。

2.大便常规、潜血试验。

3.内窥镜检查。

4.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

5.核素扫描。

结肠息肉

【诊断】

1.便血或粘液便,偶伴有腹部隐痛。

2.可有里急后重,便秘与大便次数增多等。

3.X线钡灌肠可有充盈缺损征象。

4.纤维或电子结肠镜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肠腔增生物,有蒂或宽蒂,偶伴有出血。

5.病理检查确诊。

【检查】

1.血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因子Ⅰ。

2.胸部X线透视,心电图。

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

【诊断】

1.多属家族性,应注意询问家族史。

2.症状轻微,不易引起注意。严重者常有便血、腹泻、粘液便、贫血等。

3.体征多不明显。若为加德纳(Gardner)综合征可伴骨瘤、表皮样囊肿等,若为佩-吉(Peutz-Jeghers)综合征,除息肉外,皮肤粘膜常有黑斑。

4.X线钡餐或钡灌肠,可见充盈缺损等征象。

5.胃肠镜检查:是诊断可靠手段,可见胃或大肠粘膜表层有大小不等、广基及带蒂散在性分布的息肉隆起,表面糜烂、出血,数目达100~1000个。个别病例小肠也散在性分布,甚至梗阻。

6.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7.分型:分为家族性和非家族性息肉病。

(1)家族性息肉病: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瘤;②加德纳(Gardner)综合征;③Tureot综合征;④幼年性息肉病;⑤佩-吉(Pentz-Jeghers)综合征;⑥考灯(Cowden)综合征。

(2)非家族性息肉病:①增生性息肉病;②假息肉病;③淋巴性息肉病;④克-卡(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检查】

1.血型,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因子Ⅰ测定。

2.必要时心电图。

溃疡性结肠炎

【诊断】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粘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仅有便秘或无血便。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胸外表现。

2.结肠镜所见: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②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粘膜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③可见假性息肉,结肠带往往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呈炎症性改变,同时可见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

4.钡剂灌肠所见:①粘膜粗乱和(或)有细颗粒变化;②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③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5.手术切除或病理解剖可见肉眼或组织学的溃疡性结肠炎特点。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以及克罗恩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①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之1、2、3三项之一项和(或)粘膜活检可诊断本病;②根据临床表现及钡剂灌肠有1、2、3之一项可确诊;③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的结肠镜检查表现或钡剂灌肠检查典型改变者可确诊;④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或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

6.临床分型

(1)轻型:腹泻<4次/d,不含或只含少量血,体温一般正常,体重无减轻;无贫血或仅轻度贫血;血沉<30mm/h;病变范围一般只侵犯直肠或左半结肠。

(2)中型:症状介于轻、重型之间,病变范围较广泛。

(3)重型:腹泻>6次/d,血量较多;体温37.7℃以上,至少持续2~4d;心率>90/min;体重短期内明显减轻;血红蛋白≤75g/L,血沉>30mm/h。血浆白蛋白<30g/L;病变范围一般广泛,多为全结肠炎。

克罗恩病

【诊断】

1.慢性病程,反复发作,为胃肠道慢性特发性肉芽肿样炎症,以末端回肠及右半结肠最常见,常并发肠外病症,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体重减轻,腹部色块,便血及肛周病变。

2.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可伴贫血,大便常规可见红、白细胞,隐血试验阳性,血沉增快,α1和α2球蛋白增高,肝功能异常,低血钾,低血钠,肠鸣音减弱。

3.胃肠X线钡餐示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变现为粘膜紊乱,有小颗粒、息肉样改变和卵石症,肠管僵硬或环状狭窄,回肠末端呈线样征;可见肠管间或通向腹壁、腹肌、阴道、肛周的瘘管。

4.胃、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食管、胃、结肠细小和各项病变,如粘膜充血水肿,跳跃样匍行溃疡,卵石样改变,肠管狭窄,炎性息肉形成。并行粘膜活检病理检查。

5.小肠镜对确诊十二指肠和高位空肠的克罗恩病有重要意义,并行粘膜活检。

【检查】

1.大便常规(含寄生虫卵、阿米巴),大便隐血试验,致病菌(阿米巴、结核杆菌)培养,血吸虫卵孵化。

2.血沉,免疫学检查,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肠吸收功能试验。

3.心电图,胸部X线片。

4.内窥镜。

药物性肠炎

【诊断】

1.有明确用药史。

2.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穿孔、出血。

3.排除有关器质性病变及其他原因所致肠炎者。

【检查】

1.血沉,血淀粉酶测定。

2.粪常规,尿淀粉酶测定。

3.腹部X线平片。

伪膜性肠炎

【诊断】

1.多发生在年老、体弱、且有使用过广谱抗生素的历史。

2.腹泻多为水泻,量多,病情严重时可排出大小不等的假膜,钝痛或痉挛性腹痛。中度发热或高热。

3.腹部压痛明显,或反跳痛,肠鸣可增强或减少。

4.辅助检查:可有水、酸碱平衡紊乱。常有白细胞升高。大便培养、镜检:可见肠道菌群严重紊乱,常可培养出难辨梭菌。大便常规见红、白细胞等。肠镜检查:见肠粘膜明显充血,水肿,糜烂,附有大小不等的白色、灰白色的伪膜,是该病诊断的快速而可靠的方法。

【检查】

1.大便致病菌培养,特别是厌氧菌、难辨梭菌培养。

2.毒素鉴定。

3.肠镜。

 肠易激综合征

【诊断】

1.本病属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且无形态学或生化学异常改变的症候群;特征为肠道功能的易激性,每年累计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2.体检通畅无阳性发现,有时可于腹部触及乙状结肠,肠管呈条索状或有压痛的肠袢。结肠镜检查时,极易感到腹痛,对充气反应敏感,肠道极易痉挛而影响检查。

3.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沉、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钡剂灌肠及腹部B型超声等检查均无异常;大便无致病菌生长,菌群分析正常。

【检查】

1.大便致病菌培养及菌群分析,血吸虫卵孵化等。

2.肛门、直肠压力测定,肠腔放置气管扩张试验。

3.肝、胆、胰、脾及盆腔B型超声检查。

4.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

5.钡剂灌肠。

6.不透X线标记物或同位素检查胃肠转运时间。

肠结核

【诊断】

1.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特别是开放性肺结核。

2.腹痛多为于右下腹其次为脐周。大便习惯改变,腹泻、糊状便、及腹部包块为主。

3.常有结核毒血症,表现为发热、盗汗、消瘦、贫血和全身乏力,尤以溃疡型者为多见。

【检查】

1.血沉。

2.痰结核菌检查。

3.胸部X线片,腹部B型超声检查。

4.钡灌肠或全肠道气钡双重造影。

5.腹水检查,可作常规检查,耐酸杆菌培养,必要时行动物接种,大便耐酸杆菌检查及培养。

6.人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皮内试验。

7.电子肠镜检查,活组织病理检查。

 肠梗阻

【诊断】

1.腹痛,因梗阻的部位及程度的不同而异。机械性肠梗阻多急性起病,为阵发性绞痛,疼痛转为持续性,应警惕绞窄性肠梗阻;低位性肠梗阻及麻痹性肠梗阻以腹胀为主;高位肠梗阻早期即有频繁呕吐,低位梗阻呕吐发生较晚,并有粪臭味;肛门排气排便停止。

2.机械性肠梗阻易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或金属音;绞窄性肠梗阻多压痛及明显反跳痛,腹部叩诊出现鼓音或有移动性浊音;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血白细胞计数可升高,严重时可有电解质改变,肌酸磷酸激酶(CPK)或乳酸脱氢酶(LDH)升高。

4.腹部X线平片立位或侧位可见充气肠袢及多个液平段。

【检查】

1.血淀粉酶、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测定。

2.尿淀粉酶测定。

3.腹部X线平片,钡灌肠X线价差。

4.内镜检查。

结肠癌

【诊断】

1.早期有大便习惯改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并有腹胀、腹部隐痛等,随上述症状持续或加重,同时有血便粘液脓血便,结肠梗阻以及贫血、消瘦、体重减轻等。晚期腹部可扪及肿物。

2.钡灌肠X线检查可发现直肠、结肠充盈缺损、粘膜破坏、肠管僵直、狭窄或梗阻征象。

3.纤维或电子肠镜检查可见病变肠段狭窄,菜花状肿物隆起,而欠光滑,增生,出血,同时有大量腐烂物覆盖,活检弹性差,易出血等。

4.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5.分期(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标准)。

0期:原位癌(N0M0)或癌肿侵至粘膜下层(T1N0M0)。

Ⅰ期:癌肿侵及粘膜肌层(T2N0M0)。

Ⅱ期:癌肿侵及浆膜(T3N0M0)或癌穿透浆膜或侵及肠旁器官(T4N0M0)。

Ⅲ期:不论侵犯肠壁何层均有淋巴结转移(T14N13M0)。

Ⅳ期:不论侵及何层肠壁均有远处癌转移(T14N13M1)。

【检查】

1.血沉,癌胚抗原(CEA),血型,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

2.心电图,胸部X线片,B型超声检查,钡灌肠,必要时腹部CT检查。

3.肠镜检查,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

类癌综合征

【诊断】

1.反复出现皮肤潮红、肢痛、腹泻,常伴咳嗽、喘鸣、呼吸困难等支气管痉挛表现和心脏瓣膜病变。

2.腹部可有压痛,肠鸣音亢进,常可出现肝脏肿大,少数类癌侵犯周围组织,形成腹块。

3.全血5-羟色胺浓度升高,尿S-羟吲哚乙酸、尿组胺明显增高。

4.潮红激发试验阳性。

【检查】

1.全血5-羟色胺浓度测定。

2.尿5-羟吲哚乙酸、尿组胺测定。

3.潮红激发试验:酒精激发试验,儿茶酚胺激发试验。

4.内窥镜检查。

5.X线钡剂胃肠道造影,CT检查。

6.放射性核素扫描。

顶部
  • 电话:0434-3640001 ;0434-3648120
    E-mail:spzxyy@163.com
    地址:四平市铁西区南迎宾街89号
    邮编:136000
  • 投诉电话:0434-3648592
    投诉信箱:spzxyytsb@163.com
  • 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医院首页|医院概况|医院荣誉|院容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