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知识早知道
发表时间:2021年08月13日
前言:
最近消化内科的病房经常收治因腹泻住院的病人。提起腹泻,一般都会想到是急性胃肠炎,但是腹泻可不是这么简单。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3次/日,且粪质稀薄。这里对于次数、粪便的形状都进行了量化的规定。但是核心是粪便性状的改变,也就是含水量增加了。排便次数较多,就一定是腹泻吗?答案不是肯定的,盆腔的炎症刺激直肠也可以造成排便次数增多,但不是腹泻。排便量多就一定是腹泻吗?也不一定!比如有时高膳食纤维进食过多也可以造成粪便量的增加,但这也不是腹泻。
所以说,只有粪便性状的改变,也就是含水量增多了,稀糊、稀水的便,才是腹泻的本质。
腹泻的病因繁多,从机制上分为以下几种:
1、渗透性腹泻:因为吃了不能被吸收的物质,导致肠腔的渗透压增加而产生。比如很多人做过肠镜,在做肠镜前要喝“和爽”,“和爽”就是渗透性泻药,会造成肠道渗透压增加,从而引起腹泻,这种腹泻就是渗透性腹泻。它的特点是“不吃就不泻”。
2、分泌性腹泻:由于体内有一些外源性或内源性的促分泌物,促进胃肠道过度的分泌而引起的腹泻。比如有一种病叫“胃泌素瘤”,会促进胃酸和胰液的大量分泌,从而引起腹泻。这种腹泻量一般很大,它的特点是“不吃也泻”。
3、渗出性腹泻: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了肠黏膜的破损而导致,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咱们平时说的急性肠炎就是感染性的。这种腹泻的特点是“化验大便通常能看到红白细胞”。
4、动力性腹泻:是因为肠道蠕动增快导致的。比如一紧张就拉肚子就是因为紧张时肠道蠕动增加,从而导致腹泻。
如果腹泻的次数多、量大、有发烧、腹泻持续的时间长,有黏液脓血,伴有明显腹痛、乏力、心慌等不适,建议您及时就诊。即便是吃坏肚子的肠炎,当腹泻的量大而且有肚子疼、发烧,同样需要及时就诊,否则可能会脱水、电解质紊乱(如缺钾、缺钠),严重的还可能会有感染中毒性休克,所以千万别大意。
如果是慢性腹泻,由于病因复杂,必要的时候可能需要做胃肠镜,甚至胶囊内镜、小肠镜的检查。通过相关检查来判定具体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