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它”吗?——呼吸内科开展高血压小讲堂
发表时间:2019年03月12日
“血压高点没事儿,我血压一直就这样,感觉头疼了才会吃药。”“降压药我都是发现血压高了才吃,不高我吃药干嘛。”大家对这样的说法并不陌生,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由于高血压这种疾病大多数属于慢性病,所以很多患者并不重视高血压,从而出现很多用药误区,导致血压控制不好,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针对这一问题,呼吸内科开展了“高血压知识小讲堂”活动。呼吸内科全体护士以及部分高血压患者和家属参加了此次活动。
呼吸内科护士司晓辉以PPT的形式分别从高血压的定义、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高血压症状、分期、常见并发症、用药和饮食指导以及疾病预防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讲解。下面让我们也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常见的高血压八大误区:
1. 担心血压降得过低。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对目前提出的将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顾虑,担心血压会因此降得过低,对心、脑、肾供血不利,引起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诱发相应并发症。这种认识是个误区。根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血压在理想范围内越低越好,只要平稳地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以下,既可减轻症状,也可降低各种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对有并发症时应将血压降得更低认识不足。
3.对非药物疗法重视不够。
4.血压降下来后不一定再用药。
5.治病心切,喜欢作用快的降压药。
6.不用药亦可降压。
7.新药、贵药就是好药。
8.忽视血压监测和记录。目前的降压原则中十分强调个体化用药。究竟怎样才能达到“个体化”,其中一项便是坚持每日或每周定期对血压的监测并记录。
高血压的用药原则:
1.个体化原则:用药因人而异,为病人选择适宜的药物应根据w个人的血压水平、血压升高程度、病人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无靶器官损伤、有无临床心血管病、肾脏病、糖尿病等合并症、有无伴随疾病影响某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避免使用影响降压效果的药物、患者长期治疗的经济承担能力等等。
2.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降压药。
3.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
4.高血压患者用药注意循序渐进,要明白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也不要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因为很容易发生意外。
5.对血压显著增高已多年的病人,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过多,病人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不适,且有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时要采用紧急降压措施。
6.如果第一种药物耐受性差,可换用第二种降压药,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或加用第二种药物。
7.尽量避免长期服用西药,否者肝脏会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