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检查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新技术丨给血管做超声检查
发表时间:2019年05月07日
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 是无创性超声技术和有创性导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冠脉造影只能评价血管腔的大小,不能描述冠脉斑块的性质,在诊断冠心病上有一定的局限,血管内超声作为超声的一个分支,是利用超声原理来探测血管内、血管壁及周围组织结构,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创性诊断层显像技术,IVUS不仅对血管壁的构造可以量化,还可以判断冠脉病变的形态及性状,具有准确直观的优点,而且在冠脉病变的诊断及介入治疗中提供其他检查方法不能得到的重要指标,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血管内超声可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潜在的风险,检查左主干病变,显著的近端或远端病变,评价病变的严重性,评估临界病变,测量血管直径及血管病变长度,评估介入并发症,及指导支架是否贴壁良好。
2019年4月28日,患者陈某,男性64岁,因急性非S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经行冠脉造影术检查提示为前降支近中段临界病变,病变斑块颜色发白,不能明确是否是罪犯血管及是否需要支架植入术,房志华主任决定为患者行冠脉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血管病变,经血管内超声检查提示为前降支中段斑块负荷64%,嘱其按时口服用药治疗,不需要支架植入术。
2019年4月29日,心血管内一科收入一名左主干及三支病变患者 ,在左主干至前降支置入支架,回旋支置入支架后,经左主干至前降支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可明确支架贴壁情况,对于支架贴壁不良的部位,给予重新应用高压后扩球囊在准确部位大压力加压扩张,术后复查超声可见支架贴壁良好,减少左主干分叉病变处因贴壁不良引起的急性血栓形成,使患者得到有效精准的治疗。
血管内超声的广泛应用,为冠脉介入治疗保驾护航,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在冠脉介入治疗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现欧洲心血管介入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ercutanceous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EAPCI)已发起组织全球16个国家22名腔内影像学专家的观点进行总结,形成了专家共识,基于当前临床实践,为介入医生提供了其应用价值及优势,在国内外八项RCT(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比较血管内超声与冠脉造影指导下的PCI效果,明显减少了不良心血管事件(mag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发生率,这种获益来源于上述血运重建率的下降。
血管内超声还可被广泛应用于其他方面:
1、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左主干病变的解剖结构特殊,例如较短、弥漫病变常见、与冠状窦成角、局限或弥漫性重构、病变常累及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中间支等)开口等,使得冠状动脉造影很难准确评估病变。
2、分叉病变的应用。由于分叉病变中主支血管及分支血管可能重叠,冠状动脉造影对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分叉嵴的评估存在缺陷。IVUS可精准评估分叉病变性质、分布、形态及血管直径,更有利于优化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3、CTO病变中的应用。IVUS在CTO病变中的应用包括:(1)闭塞病变起始部位的识别。如果闭塞近端存在较大分支血管,可从分支血管成像以寻找闭塞起源处,指导导丝的穿刺部位和方向,并确认其是否进入CTO近端纤维帽。(2)判断及探寻真腔。IVUS可判断导丝是否位于真腔,并指导导丝重入真腔[51]。(3)在反向CART技术中的应用。采用反向CART技术时,可根据IVUS明确正逆向导丝的空间关系,选择正向撕裂内膜所需球囊的直径,使用合适的球囊于最佳扩张部位行反向CART技术,同时IVUS指导逆向导丝进入近段血管真腔[52]。(4)测量参考血管直径及病变长度,指导支架选择。CTO远端血管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造影可能显示为弥漫性病变且管腔较小,仅依靠造影结果定位支架较为困难;CTO病变进行球囊扩张后常造成明显的内膜撕裂,正向注射对比剂可加重内膜撕裂范围,需利用IVUS测量血管直径以指导支架的选择。
4、IVUS在钙化病变中的应用。相对于冠状动脉造影,IVUS对检测钙化病变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提示造影对于钙化病变的发现与钙化弧度、长度和位置相关。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分为内膜面(浅表)、外膜或斑块基底部(深部)钙化。外膜钙化对介入治疗的影响不大,可按常规操作,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严重内膜面钙化直接影响器械的通过或导致治疗失败。一般认为,IVUS发现钙化病变弧度超过270°才需要旋磨治疗,但是不到270°的钙化病变有时也会造成球囊及支架通过困难、支架释放后扩张不全或扩张不对称,并会影响近、远期疗效。IVUS能够精确测量血管直径,指导选择旋磨头直径(磨头直径/血管直径< 0.6),评估旋磨及球囊预扩张后效果,指导支架的选择,评估支架扩张及贴壁情况。
局限性:IVUS作为常用的腔内影像学技术,不能直接进行功能学评估。由于其分辨率的限制,对于斑块表面薄层纤维帽、微小的内膜撕裂及糜烂、微小血栓、脂质核心等结构难以分辨。新型IVUS导管在更小直径的基础上,分辨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可与其他影像学及功能学检查手段相结合,如近红外光谱、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及FFR测定等,以提供更完整的腔内影像及功能学信息。